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深圳广告公司新闻资讯 > 新资讯

广播电台如何实现“广播+”?

来源:深圳广视通广告公司 时间:2016-5-23 15:09:43

分享到:

      “广播+”概念的密集出现,是“互联网+”提速时期,但其发端远在此之前。广播的传统优势,只能凸显,不能削弱。现实中“广播-”的现象随处可见,有的体量大了,声音却小了;有的受众面大了,媒体视野却窄了;有的在经营上赚了,媒体形象却亏了......与“广播+”的初衷背道而驰,是典型的增减错位问题。那么,“广播+”,究竟应该怎么加、如何减呢?

 

 

 

一、自信+ 自主
    在传统媒介中,广播是弱势媒体。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中,显示出其抗压的柔韧度和应变的灵活性,在“广播+”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发展。这两年,不仅是北上广深等特大型城市的广播持续火爆,其他大中小城市广播的发展也还不错。

    应当承认,广播承载的信息形态有限。但广播专注于声音传播,正是其他媒介所无法取代的。这个世界只要还有声音存在,承载声音特别魅力的媒介就永远不会消逝。

    广播人都应当有自信。这样才能在媒体调和过程中克服等待观望、犹豫不决的被动性和头脑发热、乱铺摊子的躁动性,增强自我谋划、自主布局的主动性。

一要可听。广播要主动出击,敢于将触角伸进互联网领域,发挥素养、原创内容、公信力等方面的优势,创立具有广播鲜明特色新媒体。

二要可用。要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服务,找准市场定位,能够为受众提供他们所普遍喜爱的产品,从而为广播发展壮大获取较大利润空间。

 三要可控。积累了丰沛的资源后,就应独立自主发展,确保主流媒体牢牢掌握媒体主导权。

 

 

 

 

二、有声+ 有色
    广播是声音媒介,无论“广播+”衍生何种新平台,其基础仍然是广播,“音频”始终是广播与用户进行信息交互的主要手段。在新媒介形态下,当眼睛或手越来越多被占用的情形下,耳朵是广播固有且不可再失去的注意力战场。因此,推进“广播+”,对声音传播这一主业绝不能放手。

    其次,应精耕“声音市场”。一要加大声音采集、加工、制作的力度,重视声音的美化、优化,提升声音传播的质量。切忌因对视频的新鲜感而对音频心生厌弃。二要加强适应多元发布平台的音频产品生产,确保各种音频产品的“适销对路”。。三要以各种方式拓展声音发布渠道,力争新兴媒体平台处处“有声”“大声”。
三、好用+ 好玩
    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之所以能逆势上扬,一是因为城市交通拥堵时的消遣和伴随需求,使广播成了汽车这一密闭空间中的媒体。城市越大越堵,广播发展空间越开阔。二是因为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大部分手机厂商均将收听功能内置于手机中,看中的便是广播随时、随地、随意接受内容的特性。推进“广播+”的关键,是打通用户与所需信息之间的隔阂,为他们提供既好用又好玩的信息产品。

    传统广播在走过“广播—窄播—类型化”道路后,现今应当以探索建立定制广播为创新发展主向,充分发挥技术的驱动力。重用户体验,广播是情感性媒介,无论怎样调和,其自身的特性不会改变。特殊的受众(忠诚度高)、特定的场景(移动、伴随)、特别的体验(收听中的情感投入)仍是广播的特有优势。
四、体量+ 力量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舆论的主战场,推进“广播+”其根本目标应是提升在主战场的舆论引导能力。“广播+”成功与否,不是简单的体量放大或平台数量增加,而在于是否提高了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是否提升了广播在新的舆论场中的公信力、影响力。
    “广播+”应是体量与力量的统一,广播无论加出何种平台,变化的是载体,不变的是社会责任,任何时候都不能为增加关注度或扩大用户群体而牺牲媒体的社会公信力,不能以用户体验否定坚守,也不能以迎合低俗排斥深厚内涵,更不能以视觉冲击削弱声音优势。
    “广播+”应是加法与减法的统一不能简单地在渠道铺设上做加法,一味地跟风上马新平台,而应坚持特色优势差异化发展,在增强舆论引导力上做加法,在内容生产流程、信息流通环节上做减法。
     “广播+”应是趋势与优势的统一,传统广播应紧跟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在顺势而为中提升公信力和影响力等本身固有优势。平台建设上不宜求全求多求大,不能为了迎合用户而放弃媒体应有的社会教化功能,运营行销时不能只谈商业价值而忽视社会影响。

 

 

   媒体时代,广播广告依然这么有效, 广播广告依然成为近年来广告主投放的先选。如果你对以上深圳电台广告投放感兴趣,请点击联系我们网页右侧的在线客服,或致电 0755-82940819,广视通广告--您的广播广告投放顾问。 

 

本文标签:

分享到: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及时修改或删除。